本期《跟着古诗学写作》,我们将通过赏析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一诗,学习联想描写手法。

出塞
其一
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人:
王昌龄(公元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做过江宁县丞,所以人称王江宁。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由于他擅长七绝,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注释:
龙城飞将:所谓的龙城飞将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军事将领李广。李广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龙城:甘肃省天水市的别称。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是唐朝中国北方的屏障。
古诗今译: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写作技巧大盘点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事物,即由此及彼,推物及人。
在《出塞》一诗中,诗人采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利用联想把明月和关隘送回到秦汉。“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通过这样的联想,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曾间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人民受战乱影响之深。
次句中,通过“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接着诗人再一次借助联想,把希望寄托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不仅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也有的说是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汉代名将卫青。在本诗中,诗人借众多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正是由于这几个联想,使得全诗不仅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而且有深沉的历史感,使得诗人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得以强烈地表达,从而深深地感染了读者。这首诗也就成为千古名篇。

常见的联想有以下几种
相类联想,也就是指同类事物间的联想。
相似联想,指两种不同事物,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因而展开联想。
相关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
相反联想,由一件事物间联想到它的反面。
连锁联想,从已知的信息,联想到某一观点,然后由此及彼地联想下去。
因果联想,由起因想到结果,或者由结果联想到起因。

技巧应用要点
• 运用联想,不可胡思乱想,要符合事物特征。
• 运用联想,要符合生活逻辑。
• 运用联想,要选择有意义的内容。
• 运用联想,要注意新颖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