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一个话题总说不完的朝代,明史是后来的满清所修,所以我们看待明朝的历史时,也只能听一半信一半。就比如聊到明朝的皇帝时,清朝史官修订的书常将明代宗朱祁钰列为一个庸碌之主,很多人也觉得这朱祁钰确实没啥功劳啊,不就重用了一个于谦吗?没把他列成昏君就不错了。其实这样的言论真是大错特错,这样看待朱祁钰那真的是有失公允,要我说明代宗朱祁钰是明朝最被低估的一个皇帝。

我们都知道,大明战神朱祁镇一场土木堡之战,把朱家三代人积累的财富和国力都葬送完了。明军最牛逼的神机营和朱棣朱瞻基爷俩留下的那些能臣武将在这场大战中非死即伤,大明朝属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危急关头,朱祁钰临危受命,被大家推上了皇帝的宝座,指挥保卫北京的伟大使命。但后来大家却总把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果实算到了于谦头上,总觉得正是因为于谦的英明神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保存了大明的基业。
但于谦的权利是谁给的?“是朱祁钰,是谁给了于谦无限的信任?还是朱祁钰。”
当时北京主和派和主降派可不少,毕竟这瓦剌“来势汹汹”,此时的北京城哪还有什么可战之兵,主战的也只不过是一个垂垂老矣的孙太后和孤零零的于谦。
关键时刻是朱祁钰挺身而出,力压争议决心和瓦剌做斗争,这才断了那些主和派的念头,朱祁钰能做到这个份上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他是个明君吗?
历史上像这种大难临头的例子多得不可胜数: 蜀汉亡国时,后主刘禅二话不说就投降了邓艾,安禄山来犯,唐玄宗父子选择丢弃长安,逃奔西蜀。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无力抵抗金人的进攻,无奈选择赔银子甚至是跳大神保平安。
唯一能和朱祁钰比较一下的只有后来的崇祯皇帝。
但前者知人善任,最后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而崇祯帝却疑神疑鬼,搞得众叛亲离,最终国破家亡。

在这之后,朱祁钰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明英宗时期荒废的国政被他一一解决,随后又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颓废的国力开始逐渐强盛起来。这一时期,明朝政治清明,人才辈出,徐程、于谦、王一宁、杨洪、罗通个个都是良臣。
后来瓦剌见朱祁镇没有了作用,于是便把他放了回来,试图挑起明朝的内乱,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结果令人想不到的是朱祁钰竟然同意朱祁镇回朝,这放到古代真是不可想象的。
有人说朱祁钰对待自己的嫂子钱皇后如此刻薄,朱祁镇回来之后又把他囚禁在南宫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一点也没有善良之心。其实不然,正是因为朱祁钰过于善良了,朱祁镇才会安然无恙,在南宫中待了七年,后来还把自己给拉了下来。
古代的皇帝对待自己的兄弟子女可是一点都不顾及情谊的啊!唐太宗干掉了自己的亲哥哥亲弟弟,还把自己十个侄儿全宰了。后来的唐玄宗更是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痛下杀手,“最是无情帝王家,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可这个朱祁钰呢,他并没有对自己的哥哥动手,但凡这七年时间朱祁钰有那个想法想制造点意外,朱祁镇能活到夺门之变的时候吗?根本就不可能。

很多人总拿朱祁镇废除人殉制度说事,其实那跟朱祁钰的善良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说到底,朱祁钰真的算是一个完美的皇帝。你看看,在立太子这一事上,朱祁钰思考了那么久。在外人看来,这有什么好思考的,那肯定是立自己的儿子啊,结果朱祁钰硬是辗转反侧多年才最终下令废掉侄子朱见深。况且朱祁钰对朱见深那是真的好,除了太子不给你干,其他的你都照旧。
这也是朱见深登基第一件事就是给叔叔朱祁钰恢复帝号平反的原因,连他都觉得自己老爹做得太不厚道了,自己叔叔啥人朱见深还不知道吗。
只可惜朱祁钰就那么一个儿子最后还病逝了,上天待他何其不公。

朱祁钰死后,朱祁镇对自己这个弟弟的名声是一点也不管不顾,什么大逆不道,昏庸无能,人神共愤,但凡他能想到的词都用到了朱祁钰身上。
导致民间的百姓和他自己亲儿子都看不下去了!
朱祁钰能在危机时刻力挽狂澜,保住大明的基业,说他是再造大明的中兴之君那都是谦虚的了。
可就是这样一位兢兢业业,品行端正的皇帝却被后人定义为一个庸碌之主,实属是弥天大谎啊。

不过这也很正常,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为了将自己的政权合法化,经常在前朝的皇帝身上做文章。什么老百姓活不下去啊,皇帝不行啊全往前朝头上戴,这也造就了明朝一大堆昏君,而清朝却全都是清一色的好皇帝。这后来的清朝跟明朝不对付了上百年,成化帝朱见深甚至还把他们的老祖宗女真人虐了个遍,你觉得大清皇帝会把大明皇帝全都写成是一些英明之主吗?想必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也不会这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