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221 年,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份,这一年,秦朝横空出世,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王朝。秦王嬴政霸气宣称自己德超三皇、功盖五帝,而后改号“皇帝”,史称秦始皇。他还满心期待地昭告天下:“朕为始皇帝,后世依次计数,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承无穷。”但现实却无比残酷,仅仅在他离世三年后,大秦王朝就被推翻,从一统到覆灭,不足 15 年光阴。

秦朝如此短命,原因众多。有人归咎于秦二世的昏庸无能,有人直指赵高的专权跋扈。然而,归根结底,秦始皇在位时推行的诸多不合理政策制度早已惹得民怨四起,他才是秦朝灭亡的首要责任人,秦二世与赵高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进程罢了。可问题来了,秦始皇既打下江山又葬送江山,为何还被尊为“千古一帝”?他究竟有何非凡贡献?

秦始皇的首要贡献无疑是扫平六国、一统天下,就此终结了自春秋起长达 500 多年的诸侯混战乱局。在秦朝以前,人们只有秦人、楚人、赵人等地域概念。而秦朝荡平六国后,大家才逐渐有了同为中国人的共识。换句话说,若不是秦始皇一统天下,任由战国群雄无休止地征战,中国或许就会如欧洲般列国林立。历史上虽有十多位帝王统一全国,但论及统一天下的意义,无人能与秦始皇相提并论。仅凭此,他“千古一帝”之名当之无愧。

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秦始皇的第二项重大贡献是推行郡县制。古时交通与信息不便,边远地区管理困难,分封宗室、功臣以诸侯国形式代国君治理是不错选择。可久而久之,无论宗室还是功臣与国君关系都会疏远,最终导致如春秋战国般本末倒置,国家分崩离析。于是秦始皇一统后废分封、行郡县,让整个国家处于中央朝廷掌控之下,这便是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源头。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行事风格便源于秦朝。

统一文字
秦始皇的第三大贡献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与币制。战国时各国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轮间距各异,麻烦不断。秦始皇一统后下令统一标准,实现全国文字、货币、度量衡、车道无障碍互通。且每一项都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以书写为例,秦朝文字比秦国时期简化许多,书写效率大幅提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币制等举措不仅极大方便了人们生活,还在天下大同思想影响下,让中国作为统一整体的概念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直到 2000 多年后的 18 世纪初才意识到统一标准的意义,这也是欧洲未能如中国般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之一。

车同轨
除了上述三项影响深远的贡献外,秦始皇还给后世帝王留下了宝贵教训。秦以商鞅之法立国,严刑苛政执行百余年,效果显著。但秦一统后,帝国的疆域、人文、地理、环境都发生巨变,许多秦地有效的办法在其他地方就行不通了。然而秦始皇未与时俱进,依旧将商鞅那一套在全国推行。结果让本已疲惫不堪的百姓在战争结束后又陷入无尽苛政剥削。最终,忍无可忍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仅一统十多年的秦朝就这样走向终点。

后来的王朝都吸取秦亡教训,天下初定时皆选择与民休息政策。虽各朝代国祚长短不一,但再无像秦朝这般仅存 15 年就灭亡的。这也算是秦始皇留给后世的珍贵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