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雍城是哪个城市的别称(“古雍城”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4-11-09 09:30:19


(秦与关东六国示意图)

热播的78集古装电视剧《大秦赋》,观看者众多,反响强烈。剧中多次有“古雍城”出现,尤其是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38年22岁时,亲政加冠礼这等最高级别的仪式并不在当时秦都城咸阳举行,而是冒着有人要叛乱的风险,也要在秦国老都城雍城举办。因为秦历代先祖皆安葬、祭祀、供奉于此,对于秦人更作为秦宗室来说是个至关重要之地。而在古代社会,祭祀神灵和亲政加冠无疑都是国家头等大事,是秦人精神世界维系之所在。恰巧的是,凤翔县改为宝鸡市凤翔区后,也就算是宝鸡市的郊区了,距离甚近。而我也算是个新时代的“秦人”,对于古雍城又有一些了解。故撰写此文,想将古雍城之前世今生做一点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秦人在周朝较强大统治中原的时代,国家还未形成。几代秦人的先祖先民,都是给周天子集团养马的,地点就在今宝鸡市东郊渭河支流汧(千)河入渭口,当地人称之为“汧渭之会”一带,那里水草丰硕,树木成林,是一个天然的牧场。后来因为西戎势力渐大,深入关中,威胁周室,屡起战事。据《史记.周本纪》记述:“周室避免西戎侵袭,东迁都邑。秦襄公带兵护送周平王。平王为感谢,封襄公为诸侯,赐之西岐之地……”从此,秦始有封地,为诸侯国。到秦文公十六年,(公园前750年)文公率兵击西戎,西戎败走,秦国便统治了汧渭之会以西大片地域与西岐地区。

秦文公五十年(公元前715年),秦宪公由汧渭之会迁都平阳。(今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灭毫,占其都邑“当社”。(今西安市西北,三原、兴平之界),控制了关中西域,营建“平阳宫”(今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西太公庙)。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始迁徙于雍地(今宝鸡市凤翔区)。此后,凤翔为秦都城,故称为雍城。在此前的秦不停征战、迁徙中,所据之都邑皆为川道、河流附近,遇洪水则难免被冲毁受灾。迁徙到雍地后,那里地处渭河以北的台塬上,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又有雍水河可以灌溉用水,是个适宜农耕的地方。于是,秦人便在雍地上励精图治,慢慢发展壮大起来。

到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经多年经略后秦已十分强大,经过多代秦王的励精图治,尤其是秦穆公时期任用贤才,向西直捣西戎老巢,开地千里,随霸西戎;向东将边界推进至黄河岸边。可以说,秦是在立都雍城后,有了一个良好富庶的根据地,才使秦国逐步强大起来。当时秦国所拥有的地域已达整个关中、甘肃、巴蜀与青海的一部分。大禹治水成功后曾将天下分为九州,雍州便是九州之一。雍者,和谐也;雍城者,和谐之城也。秦国东有重要关隘函谷关镇守,其余南、北、西三个方向秦人均无敌手,所以从地域和军事上说,秦国发展最为有利,已经成为强盛而重要的一个诸侯国。

当时秦穆公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至此,秦国一跃而成为当时五霸之一,这与当年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国仅仅过去了100多年,秦成为地处西方的一个强盛大国。据考古证实,雍城遗址位于关中西部渭河北岸的黄土台塬,即今宝鸡市凤翔区南郊,为国务院1988年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在此设雍县,雍城的宫殿到西汉诸帝祭祀时仍继续沿用,其中仅汉武帝就有8次之多。汉以后,至唐代改名凤翔县,沿用至今。民国时一度为凤翔府。

其实对于古雍城的考古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雍城的考古更是成果累累。经钻探和踏察发现,雍城位于今凤翔区城南,雍水河之北,纸坊河以西的黄土台塬上,城垣平面呈不规则方形,方向北偏西15度。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总面积1056万平方米,约比今西安市城墙内总面积稍小一点。雍城总体布局与《周礼》记载的“前朝后市”完全吻合。8条街道遗址平直宽阔,呈“井”字型,布局清晰,建筑技术达到很高水平,显示了这座2500年前的历史名城的严整、博大和恢弘。

相传西戎使者在秦穆公时曾到达过雍城,观后感叹道:“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可见雍城当时之宏伟壮阔。雍城的调查钻探可知,实际情况与《史记.秦本纪.正义》引用《括地志》中“岐州雍县南七里故雍城,秦德公建大郑公城也”的记载略有较小误差。这一结论,与1961-1963年对“距今凤翔区城南约3公里、雍水河北岸的南古城墙遗址”调查和试掘的结果,也是基本相符的。这也说明,雍城历代秦王和大臣们议事、祭祀、以及加冠礼用的宫殿就叫大成殿。

雍城以南5公里,雍水河南岸的三畤(zhi,指古时祭天、地、五帝的固定场所)塬下,埋藏有所知的重要秦墓资料。经1976年后的钻探和发掘,这里既有范围很广的秦公陵园区,又有绵延数公里的墓葬群。作者曾陪同部、省两级业务上级多次去过已开掘并对外开放的“秦公一号大墓”,墓主为秦景公(卒于公元前537年,前576-537年在位,治理秦国39年。)具体地点在凤翔区城东南数公里的南指挥镇南指挥村,墓平面为“中”字型,坐西向东,墓室为长方形,深24米,是全国已发掘先秦墓葬中最大的一座。

共出土各类文物3500余件,发现有殉葬者166人,(分为两类:一类为箱殉共72具,另一类为匣殉共94具)。后秦献公继位(公元前384年),废除了秦人殉葬的陋习,算是一种进步的改革。椁室中,南北两壁伸出的柏木榫头,组成长方形框式规范的主椁,据北京大学考古系专家教授考证,初步认为是我国时代最早的一套“黄肠题凑”葬具。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对秦国早期历史和先秦丧葬制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古雍城遗址)

到战国时期,率先变法强大起来的魏国屡屡对秦国用兵,侵占了秦国东部的大量土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秦献公就开始变革,但宗室守旧势力也很强大,故决定将秦国都从雍城迁往关中中部的栎阳。(今西安渭河以北高陵县)后因栎阳常有水患,献公儿子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时,正式建都于咸阳,按公元前338年秦王亲政加冠礼算起,离秦公元前677年在雍城建都,历史过去了279年和19代秦王。在秦国的历史上,雍城和咸阳都成为各有千秋的两座重要都城。特别雍城作为秦都城时代长久,是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都城。雍城时秦国励精图治,奠定了秦国强于其它六国的非凡实力;咸阳是秦一扫六国统一中国之地,两者各有重要作为,都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作用。

如今的古雍城宝鸡市凤翔区,是县改区前宝鸡市13个县区中最大的一个县,地处渭水以北的黄土台塬上,土地肥沃,一马平川,也是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冯家山水库灌区和大量机井群灌区保证了灌溉用水,特别适合农耕。凤翔也许是继承了古雍城宝地的延续和老秦人的聪慧勤劳,盛产小麦、玉米、线辣椒(也叫秦椒)和优质苹果、优质红薯及各种蔬菜。

县上城区以西标准的大棚一个挨着一个,我当时还未退休,和市水利局有关科室帮助县局争取项目、资金,给每个大棚里都安装了“滴灌系统”保证作物灌溉,是典型的的农产品大县。此外,凤翔还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最西部有一座灵山,也叫“净慧寺”,当时因解决周边村庄以及灵山供水我也曾多次去过。

寺内有一个巨型卧佛,据说谁身体哪个部位有病,就用手去抚摸哪个部位,完后到“有求必应”的老母后殿施舍,对病况会有好转。而此寺院的特点是“远灵近不灵”,凤翔本地人基本不搞这一套,都是杨凌、咸阳以东和陕北、陕南以及河南、山西等地的香客很多,赶上庙会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还有县城中有名的东湖,是宋代苏轼在1062年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修建的,引城西北凤凰泉水注入,种莲植柳,建亭修桥,做游历之所,比杭州的西湖还早20年呢。如今经过整治,水质清冽,绿树成荫,还比原先扩大了不少面积,真是一处游历的好去处。

(凤翔东湖美景)

最有说头的是唐代礼部侍郎裴行俭有次送客路过,饮了凤翔柳林镇的美酒,当即作诗曰:“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返回后即向唐太宗李世民提议,从此唐朝廷以柳林酒同“西域”进行通商。为什么呢?凤翔的美酒因为有柳林一带的优质特种高粱和神泉名曰“玉泉”,水质甘甜醇正,为柳林酒的酿造提供了绝佳原料和水源。所以柳林是出美酒的地方。

如今享誉全国的宝鸡“西凤酒”,从20世纪50年代建厂就一直在凤翔柳林镇。我也曾多次去过西凤酒厂,有次参观“储酒神器”酒海(内磁外柳条编制的特大酒窖),还曾看到过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西凤酒,是好酒”!还有凤翔的民间艺术,泥塑和剪纸,都是上过国家邮政部颁发的纪念邮票。在凤翔有三句话在民间长期流传:“柳林酒,东湖柳,女人手(意凤翔妇女手巧做饭好吃,并会制作各种小手工艺品)”。此外,为扩大雍城的影响,凤翔区还在今城区西部偏南,原雍城遗址建有“雍城遗址公园”,以供游客和有兴趣的人士参观游历。凤翔的特色确实一时半刻也说不完。一句话,纵观这个古雍城的前世今生,的确是个人间宝地。

(远眺今宝鸡市凤翔区)

我常想,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民一代一代是有传承的,自然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没准哪一天,南指挥镇那一带哪个农民不经意间的一锄头,就能挖出先秦时代某个君王或王公大臣的什么墓葬和青铜宝器出来,(这种事在我们宝鸡这块土地上发生过多次。)真要到了那一天,挖出来个什么很有价值的宝藏或重大发现时,我一定会像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中,那句一个字的经典台词那样,大声地呼唤一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