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坪山,又称云谷山,亦名大平山①、大棚山、狮山,为清源山的余脉,海拔132米,座落在泉州旧城的东郊、灵山东侧,即今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大坪社区境内,东临大坪村,西频坪山路,福厦高速公路的大坪山隧道从山底穿过。这座山在历史上不是什么名山,但因明朝一代名臣、大理学家、大教育家蔡清曾经来此勤奋读书,并且留下优美动人的诗篇,从而闪耀着历史的光彩。
蔡清,字介夫,号虚斋,晋江县城厢曾井铺孝感巷(今属鲤城区开元社区)人。他诞生于明朝代宗景泰四年(1452年),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举福建解元。据明万历《泉州府志》记载,其时“清源山鸣如玉磬者三日”②;成化二十年(1484年)高中进士。因他“自幼好学,急求道,略仕进”③,即请病假回家,在泉州水陆寺设坛讲学,后迫于母命,才赴选得礼部主客清吏司主事,旋改吏部稽勋司主事。之后,晋升礼部祠祭司员外郎、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江西省提学副使。由于不满权贵的飞扬跋扈,“遂闭门引疾,疏乞致仕”④。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致仕在家的他被起用南京国子监祭酒,可“朝命未至,而清已卒”⑤。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卒之夕有星坠于屋西,年五十六”⑥。
蔡清尽管不兴趣当官,但乌纱帽一戴,他却能坚持这样的原则:“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⑦于是,他为官刚直不阿,清正廉洁,关心民间疾苦,重视教育工作,政绩斐然,是为一代名臣。

蔡清一生主要致力于理学,尤其是《易》学的研究和教学。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至今天下言《易》者,皆推晋江。成宏(弘)间,士大夫谈理学惟清尤精诣云。”⑧又载,当时,“有志之士不远数千里从之,出其门者皆能以理学名于时”⑨。在理学方面,蔡清不但继承、捍卫,而且发展了朱熹学说,并形成“清源学派”,使泉州成为明代理学的中心,他不愧是个大理学家、大教育家。
由于蔡清是一代名臣,又是大理学家、大教育学,因此在明神宗万历年间被赐谥“文庄”,赠礼部侍郎;到了清朝雍正二年(1704年),又诏从祀于孔庙。在历史上,泉州地区之人被皇帝下诏从祀于孔庙者,唯有蔡清一人,其头上的光环可谓大矣!所以,蔡清是一位永远值得泉州人民颂扬和纪念的历史人物。
明朝著名历史学家何乔远在《闽书》中记载说:“太(大)平山,在灵山左。其阳有云谷室,皇朝胡志和祷雨于此,立应。蔡文庄清读书其上。”⑩由此可知,蔡清曾经在大坪山东部的云谷室读书。

清乾隆《泉州府志》也记载说:“云谷山,亦名大平山,在灵山左。有塔院,名‘云谷室’,宋季建,明正统间重建。山上有‘云谷’二字,僧应勒(劭)镌。景泰三年,知府胡志和祷雨于此,今废。”⑪于此记载,可知云谷室是一座规模不大的佛教寺院,它始建于南宋末,明朝英宗正统年间(1436一1449年)重建,看来其香火还一度相当旺盛,否则在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泉州知府胡志和不会来此祷雨。但不知何故,它在清朝乾隆时已荒废了?
还好,山上僧应劭镌刻“云谷”两字的碣石迄今尚在,而且基本完好。它系一方略呈梯形的天然花岗岩石,高2.12米,上宽0.8米,下宽1.45米,中间阴刻横排楷书“云谷”2个大字(“云”字径19×14.5厘米,“谷”字径15×16.5厘米);左右阴刻竖排楷书的落款,上款为“时正统癸亥”5个小字,下款为“无际应劭立”5个小字(字径均6×6厘米)。从其落款来看,它系僧应劭镌刻于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年),当是重建云谷室时刻上的。在这方碣石的前面有一平台,据说云谷室则建于此,蔡清少年时就是寓居在这里刻苦读书。
蔡清后来在为其友人武荣(今南安丰州)欧阳时察所作的《独善山房记》中,有谈到他少年时曾经寓居云谷山(大坪山)之事。他写道:“予少有山水之癖,虽家居圜阓,而心未尝不日往来于泉石间,尝一栖云谷矣。未几,以累挽归,念之辄怅然。每登高以望云谷,隐隐在东山之限,旧日之松竹杳蔼,犹依依有迎人意。”⑫蔡清少时家居泉州城内西街孝感巷,处于街市之中,不利于发奋攻书,于是他一度从西街跑到东郊,寓居于清幽静雅的云谷山(大坪山)的云谷室潜心读书。虽然寓居的时间不长,可他对它的思念却是如此情深意长!

蔡清寓居云谷室时,曾写下两首动人的诗篇。一首题为《月夜云谷室联句》,曰:
今夕复夕,青灯共片心。联诗乘酒兴,弄月傍花阴。清趣伴光景,闲谈断古今。万年不尽意,要在自家寻。
另一首名《题云谷室》,曰:
山矗矗,水簇簇,白云一片卧空谷。卧室谷兮浑无心⑬,乘风起兮应为霖。⑭
这两首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并寓有哲理,不但可以了解到蔡清少年时寓居云谷山云谷室的生活情景和他的远大志向,而且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堪称是其佳作。
蔡清一生因潜心于理学的研究,作诗无多。于是,为人光明磊落、不趋炎附势的他,在任江西提学副使时曾得罪飞扬跋扈、图谋不轨的宁王朱宸濠,从而被其借机嘲笑“不能作诗”,结果遭到他巧妙地还击。何乔远在《闽书》中对此事有生动地描述:“一日,与藩桌官侍宴,宸濠嘲清:‘公乃不能作诗。’清对曰:‘臣平生于人无私。’盖‘私’与‘诗’音相近。”5蔡清是大理学家,不是诗人,他一生诗虽写得不多,但绝非不会写诗,其诗收录在《蔡文庄公集》就有60多首;他会不会写诗,从这两首咏云谷室的诗便可窥见一斑。因此说,朱宸濠对他的嘲笑无疑是种污蔑性的攻击。由于蔡清一生写诗无多,这两首咏云谷室的诗对大坪山而言,更是显得弥足珍贵,它为之增添了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
总之,作为泉州人的明朝一代名臣、大理学家、大教育家蔡清,他给大坪山留下了闪耀着历史光彩的遗迹和优美动人的诗篇,这是非常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源,今天我们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于是,为了纪念这位值得泉州人称颂的先哲,并配合大坪山郑成功公园的建设,应当在大坪山的东部开辟一个“纪念蔡清的历史文化区”,而且矗立一座高大的蔡清石雕像,使它与大坪山西部的郑成功大铜像遥遥相对,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从而更加丰富大坪山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