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邻居。这个国家曾经长期处于蒙古汗国的统治之下,在古代鲜有成为独立国家的时间。而在近代,哈萨克斯坦又成为了中亚最早被俄罗斯帝国征服的地区,长期处于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的统治下。
因此很多人对于哈萨克斯坦的了解是极为有限的,哈萨克斯坦曾经的首都是阿拉木图,这座城市也是苏联时代中亚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

(伊犁河谷)
如今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则是阿斯塔纳,但是如今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城市仍然还是阿拉木图,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实阿拉木图这座城市曾经是我国的故土...。
一、中亚的“塞上江南”
说起中亚地区,我们最深的印象肯定就是茫茫沙漠,还有沙漠荒地中间的草原。由于地处亚欧大陆的中间区域,中亚地区的气候非常干旱少雨,这也使得中亚地区成为了一片游牧民族的“天然牧场”。
就如同我国古代,中原国家和草原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线一样,像是这样气候的地区,肯定是不适合农耕文化以及农耕民族发展的。然而中亚地区和蒙古草原又有着些许不同,那就是在中亚地区零星的绿洲以及靠近河流的区域狭长区域内,其实也是有着一部分适合农耕的地区的。

(中亚大草原)
就例如土库曼的麦尔夫绿洲,横跨中亚的锡尔河以及阿姆河等河流,这些河流自古以来都是中亚各民族各部落间争夺的一个重点。甚至直到苏联时代,这些河流依然还是中亚各个加盟共和国的矛盾焦点。
而除了这些河流之外,在哈萨克斯坦也同样有着一片适合农耕生活的区域。这里也就是伊犁河谷,伊犁河发源于我国的天山山脉,途径我国新疆自治区,进入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最西端流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伊犁河全长1236公里,其中大多数都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哈萨克斯坦境内长度达到了794公里。

(伊犁河谷)
伊犁河的年降水量达到了400毫米以上,800毫米以下,再加上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因此也会有大量的雪山融水,进入伊犁河,这也使得伊犁河的河水非常的充沛。再加上天山山脉的南北两路正好将伊犁河夹在了中间,这也使得其水土易于保存,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情况。
因此在伊犁河谷,就形成了一个既适合农耕,同时也非常适合游牧的自然环境。而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天然就是适合发展农耕文明的。而阿拉木图也就坐落于伊犁河谷中,这座城市也是整个中亚地区的第一大城市。
哈萨克斯坦这个国家地广人稀,其总面积已经达到了272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却仅仅只有1910万人。其人口分布往往非常集中,主要就是分布在伊犁河谷的这个范围内。而单单阿拉木图这一座城市内,就生活着超过200万以上的人口。

(阿拉木图)
我们都知道,我国是农耕文明。而哈萨克斯坦在其短暂的历史中,始终都是一个游牧国家,其民族文化也带着非常浓厚的游牧民族特点。那么既然伊犁河谷这样的地方,更适合农耕文化发展,那么如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分界线,肯定就不是自然分界线,而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阿拉木图以及伊犁河谷的大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都是我国的固有领土。甚至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将该区域纳入统治范围了。
二、伊犁河谷,中华故地
“塞种人”,是哈萨克斯坦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生活在这里的一个民族。我国的《汉书》中,曾不止一次提到过这个民族。而相应的记载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中,同样存在,希罗多德将其形容为一个“勇猛强大的民族”。

(希罗多德)
而在早期的波斯帝国的历史记载中,这个民族同样存在,波斯人称其为“塞克人”。在波斯人的记载中,“塞克人生活在海的那边,他们戴着尖尖的帽子,骑在马背上。”这里波斯人所指的“海”,很有可能就是指里海,而在里海的对岸,的确也就是今天的哈萨克斯坦。
根据波斯人的看法,“塞克人”和斯基泰人其实同出一脉,在波斯帝国的居鲁士二世与“塞克人”的作战中,骁勇善战的波斯军团,竟然出乎意料的失败了...。
而“塞种人”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160年,始终都生活在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河谷地区。直到汉代时,匈奴灭掉了大月氏后,大月氏迁移到了今天的伊犁河谷。此后大月氏打败了“塞种人”,成为了伊犁河谷的主人,而粟特人和乌孙人,则是“塞种人”的后裔。

(塞种人)
“塞种人”在被大月氏击败之后,向南迁徙到了今天的印度,并且消灭了数个希腊人在印度建立的政权,从此便融入了印度文化圈。回到伊犁河谷,汉王朝时期,西域都护府得到了建立,中原王朝第一次开始统治今天的新疆地区,而当时由于伊犁河谷同样适合农耕,因此该地区也成为了汉王朝的统治范围。
唐代时期,突厥人来到了伊犁河谷,融合了当地的乌孙人,成为了伊犁河谷的统治者。而后来唐王朝又击败了突厥,在新疆地区重新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伊犁河谷依然处于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
我们前面提到过,由于伊犁河谷夹在天山南北段的中间,形成了一个“V”字型区域,所以来自大海的水汽被挡在了区域内,降雨量非常充沛,十分适合农耕发展。因此该地区长期作为中原王朝在新疆的主要农垦区,也是抵挡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大清)
清代时,伊犁河谷更是成为了清朝在新疆的统治中心。当时新疆的最高统治机构就是伊犁将军府,其行政中心就设立在了伊犁。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伊犁河谷的降雨量很充沛,非常适合清王朝在此地大规模的屯兵驻军。
而当时清王朝的统治力辐射范围,其实就是随着伊犁河逐渐向西的。但是哈萨克汗国与我国之间没有明确的划界,但是双方的“默契边界”就是西至巴尔喀什湖。在湖东面的居民,无论是汉人还是维吾尔人,亦或者是哈萨克人,大家都自认为是清王朝的臣民,定期向清王朝缴税,接受大清帝国的保护。
在清王朝击败了准噶尔,又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后,在新疆地区的统治变得更加的稳固。乾隆皇帝也开始陷入了自己“秦皇不必修长城,而汉武不必悔轮台”的春秋大梦之中。却悄然不知,一个不速之客已经慢慢的来到了中亚...。

三、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
公元1562年,俄罗斯帝国的探险队来到了今天的中亚地区,这也是俄罗斯帝国第一次对中亚地区有了一个系统性的认识。此前俄罗斯帝国已经击败了乌拉尔山脉附近的大小汗国,将自己的边境线推到了今天的哈萨克斯坦附近。
1620年,俄罗斯帝国在中亚国家布哈拉建立了大使馆,开始长期接收来自中亚地区以及中原王朝的情报。而在1648年,当时的沙皇米哈伊洛维奇就意识到了,其实俄罗斯帝国才是在陆地上距离印度最近的地方。而当时,大英帝国在印度赚得可谓盆满钵满,让俄罗斯帝国非常羡慕。

(土耳其斯坦总督区)
从这一刻开始,俄罗斯帝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就变成了打通前往印度的陆上通道,俄罗斯帝国的中亚扩张也就此开始了,而我国的新疆地区,也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扩张目标之一。哈萨克部族,就是最早被俄罗斯帝国征服的对象。
当时的哈萨克部族分成了三股势力,分别是大玉兹、小玉兹和中玉兹。在准噶尔汗国入侵哈萨克的时候,其实哈萨克部族就曾经向俄罗斯帝国寻求过帮助,因此俄罗斯帝国也借着这个机会,慢慢的吞并了哈萨克诸部族。
但是最靠近东部的大玉兹,依然还是认为自己能够凭借着大清帝国的支持,避免被俄罗斯帝国吞并。然而1840年的一声炮响,震碎了大清的强国梦。俄罗斯帝国突然意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和自己斗了上百年的老大帝国,已经不行了。于是俄罗斯帝国迅速吞并了整个哈萨克,随后便开始蚕食我国的新疆。

(哥萨克)
由于中国和哈萨克之间不存在明确的边界划分,因此俄罗斯帝国的哥萨克们能够随意的进入伊犁河谷。在清帝国反应过来之前,俄罗斯帝国已经在伊犁河谷建立起了数个定居点。
1860年中俄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又签署了《勘分西北约记》,强行将中俄边界线设立在了清帝国哨塔的范围内。
而这也使得清帝国被迫失去了包括阿拉木图在内的44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外西北领土,如今的阿拉木图,已经成为了一座完全看不到中国元素的城市。这里的人们在上百年的异国统治下,也早已忘却了那属于中华的遥远记忆。

(外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