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刀鱼炒辣椒

晒干的毛刀鱼
毛刀鱼学名湖鲚、刀鲚,俗称毛刀鱼、毛草鱼、毛鱼等。
小时候听妈妈称之为“毛刀自子”,不知是哪几个字,等知道这鱼是刀鲚的一种,才明白应是“毛刀鲚子”。
巢湖毛刀鱼就是迷你版湖刀,湖刀即洄游时留在湖泊而没有继续出海的长江刀鱼。
每年春季涨水时毛鱼产卵,6、7月是毛鱼繁殖盛期。故巢湖渔民有"发春水,毛鱼多"之说。毛刀鱼晾晒干后,用油煎炸,肉脆骨酥,连骨带肉全部吃下,是天然的补钙佳品。
毛刀鱼是巢湖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在巢湖鱼类中占比很大,为总产量的80%,主要用来做罐头,即人们常吃的凤尾鱼罐头。

巢湖毛刀鱼古称刨花鱼,传说是鲁班修建中庙时所刨的刨花所变。我吃毛刀鱼一般不吃头,因为头部总有一点沙牙。据说是与鲁班有关。
传说当年巢湖水患严重,巢湖人在湖边建中庙镇妖,请鲁班来巢州。鲁班为除妖解难,从鲁国赶到巢州帮巢湖人民建庙。大庙落成之后,人们决意挽留鲁班吃顿饭,一表感激,二表庆贺。然而饭煮好后,缺少佐餐菜肴。那时巢湖刚刚形成,水中什么也没有。鲁班看出了人们的心事,便随手将刨出的刨花投向巢湖。谁知刨花转眼间变成了一尾尾随波游动的小鱼。但这些刨花小鱼很轻,始终漂浮于水面,不向下潜游。于是鲁班又向小鱼投去细沙,顿刻间一尾尾漂浮于水面的小鱼,纷纷潜水游去。
自那以后,巢湖中便盛产这种小鱼,人们便称之为刨花鱼,又名毛刀鱼。因鱼头有沙,所以食小鱼时,便将鱼头掐去,专食其身。
每次在菜场买沙尖鱼回来煎吃时,都会想到毛刀鱼。因为沙尖鱼的头也有沙,吃的时候便也不吃头。

洄游鱼有很多,而刀鲚的传说却令人心生敬佩。
曾读过一篇刀鲚的故事。《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传补遗》所称,刀鲚为荆轲所携之匕首演化而来。荆轲刺秦王,图尽匕见,事败遭杀。王怒,令将荆轲侍从车马器物悉焚之,徐夫人匕首亦熔毁化水。上苍悯之,聚其魂遣东海还形,名“刀鲚”。鲚疚负燕太子托,溯游万里,欲再刺秦王,百载不缀,舍身成仁。太史公曰:“世人皆嗜刀鲚之鲜,焉知刀鲚之志?受托尽命,人弗如矣。”